当前位置:星眷奇緣>书库>都市言情>重生之都市撿漏王> 第714章 又認了個奶奶

第714章 又認了個奶奶

    「哦?小陳,原來你喜歡考古?」

    劉青有些意外。

    「嗯,從小就喜歡,不過,加入考古隊,貌似我的時間也不多,估計也不能經常跟他們一起研究,哎…有點煩。」

    陳三順故意道。

    「不煩,你只要肯加入故宮博物館,我們發現特殊文字之後,可以發給你幫忙看看,你要是看得懂,給我們一些解釋,讓華夏古文化得到傳承的話,一切條件都無所謂。」

    劉青顯然也是夠拼的,知道陳三順是個人才,付出一切代價,也要將他拿下。

    陳三順被那句傳承華夏古文化的話,給深深地震撼到了,知道劉青是真正意義上為了華夏古文化發展而做出犧牲的人,心中有些觸動。

    原本打算有些隱瞞,不要鋒芒畢露的,但此刻,他覺得,自己格局小了。

    自己這麼努力走到這一步,不也是在傳承華夏古文明嗎?

    如今,劉青也是同類,何不敞開心扉,不應該對她隱瞞。

    於是,陳三順道:「如果前輩讓我加入考古隊,你的一切條件,我也可以答應,而且,我願意幫你們翻譯這些玄文。」

    「翻譯?你…全都懂?」

    劉青瞪大了雙眼。

    「百分之九十五吧,剩下的聯繫上下文,也大概能猜出來。」

    陳三順語不驚人死不休。

    「天啊。」

    劉青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以為自己出現了幻覺,這天書一般的文字,他們跟考古隊組成的研究討論組,十幾個人,研究了一個月,就研究出了十幾個字,人家卻能看懂百分之九十五?

    「我沒聽錯吧?」

    劉青興奮得臉都紅了起來,顯然激動不已。

    「沒聽錯,比如第一頁,我讀給你聽吧。」

    陳三順將第一頁打開,然後開始念了起來。

    聽著陳三順非常順暢地讀著,劉青再次瞪大了雙眼,人家不但懂,而且讀得很流暢,書上記錄的是秦代的一些野史,是他們以前從未聽過的,這麼順暢,陳三順就算是編的,也不可能會編得這麼完整。

    所以,劉青肯定是相信的。

    畢竟陳三順是夏鼎都認可的人才,這樣的人才,不可能編故事騙他們。

    劉青跟夏鼎並稱華夏古玩界的雌雄泰斗,雖然兩人不長聯繫,但也算是朋友,時不時還會約一起喝茶什麼的。

    她和夏鼎都是那種為了華夏古文化,不懈奮鬥的人,是在真正心系華夏古文明的人,而不是為了錢。

    所以,兩人也算是惺惺相惜。

    雖然外面各種傳言兩人不和,但只有他們倆知道,那都是流言,而他們心知肚明,自然不會理會,也從來不解釋。

    因為只有不自信的人,才會解釋這些事情,毫無意義。

    陳三順滔滔不絕地念著,不知不覺,把書讀了十幾頁。劉青臉上露出了笑容,知道陳三順是完全掌握了這個玄文。

    「三順,可以了。」

    劉青已經信任。

    「嗯。」

    陳三順停了下來,看向了劉青。

    見到劉青用那慈祥的目光看著他,雙眼中充滿了憐愛,同時也是非常寵溺。

    「華夏新一批文獻,終於有救了,我們這四十天,十幾個老傢伙,沒有一天閉過眼,為了這事情,操碎了心,如今,你把它們給翻譯出來了,真是天佑我華夏呀。」

    劉青激動得流下了眼淚。

    陳三順大驚,急忙從旁邊抽了兩張紙巾,過去幫劉青擦眼淚。

    劉青八十多歲的了,本來就是退休之年,安享晚年的,但為了國家古文化,她一直堅持到現在,看著老人的眼淚,陳三順十分心疼。

    「劉奶奶,你沒事兒吧?」

    陳三順關心道。

    「三順,你剛才叫我什麼?」

    劉青故意道。

    「劉奶奶呀。」

    陳三順道。

    「好,好孫子,奶奶同意了。」

    劉青笑道。

    「…」

    陳三順無言以對,他竟然被套路了。

    不過,陳三順隨即笑道:「能成為劉奶奶的孫子,我很榮幸。」

    「能認你這個孫子,我劉青也很榮幸。」

    劉青破涕而笑。

    兩人的雙手握在了一起,一切盡在不言中。

    另外一邊。

    萬強帶著大家來到了博物院的陶瓷館,來到一處文物跟前,這是一個宋代定窯,孩兒枕。

    「孩兒枕」是瓷枕的一種樣式,以定窯、景德鎮窯燒制的最為精美。

    這個定窯孩兒枕從整體上看,枕做孩兒伏臥於榻上狀,以孩兒背做枕面。孩兒兩臂環抱墊起頭部,右手持一繡球,兩足交叉上蹺,身穿長衣坎肩,長衣下部印團花紋。

    榻邊模印花紋,四面開光,其中一面凸起螭龍,相對的一面光素,其餘兩面凸起如意頭紋。

    枕身釉做牙黃色,底素胎,有兩孔。

    定窯是宋代北方著名瓷窯,窯址在今天的河、北省曲陽縣。北宋是定窯發展的鼎盛時期,曾經為宮廷燒造貢瓷,因此身價倍增。

    宋代刻畫花瓷的品種非常繁多,瓷窯幾乎遍布全國,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名窯有"定窯","耀州窯","景德鎮窯」等。定窯瓷器以白瓷為主。

    定窯的白瓷裝飾,有刻花、劃花和印花,以印花最精。它的特點是:布局嚴謹,層次分明,線條清晰,工整素雅,密而不亂,講求對稱。

    此枕是以嬰孩的脊背作枕面,頗具匠心。

    其雕塑手法細膩入微,生動地表現出孩童的體態神情,凝聚了匠師傾注的真、善、美。

    「這個孩兒枕,是北宋定窯的代表作之一,象徵著北宋定窯的巔峰,雖然他的價值不是很高,但其歷史意義,已經高出了任何價值,我們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東西,不是很追求其自身的金錢價值,更注重歷史意義。」

    萬強解釋道。

    大家點了點頭,這就是故宮博物院跟其他博物館不一樣的地方,不管是瀋陽故宮博物館,還是別的故宮博物館,他們的藏品,首先展現的是華夏幾千年來的文化和歷史意義,跟價格關係不大。

    當然,故宮博物院裡也有價值連城的東西。

    比如紅山文化玉人獸神像,又如顧愷之的洛神斌圖,再如清明上河圖,以及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。

    這些都是價值十億以上的古畫。

    而書法方面,也是有很多有價值的。

    比如,西晉陸機《平復帖》卷:陸機唯一傳世真跡(雖有爭議),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捲軸類書法作品,被譽為「法帖之祖」,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禁止出國(境)展覽文物。

    又如東晉王獻之《中秋帖》卷:王獻之書跡的摹本,保留原作精彩之處,被清乾隆皇帝視為三希堂「三希」中的「一希」。

    再如,唐朝杜牧《張好好詩》卷:大詩人杜牧唯一可信的傳世真跡,內容與古籍善本相印證,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禁止出國(境)展覽文物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就這樣,因為有萬強這個導遊在,他們觀賞起來非常方便,每停留一個地方,最多五分鐘就已經全部了解完,不用自己去鑑定,就是這麼直截了當。

    這時候,他們停留在古瓷坊間。

    這裡面全都是古代瓷器,各種各樣,有彩釉大瓶,也有青花瓷、景泰藍、鈞瓷等等。

    此刻,萬強帶著眾人,來到了一個非常有特色的瓷器跟前。

    「這瓷器叫花瓷腰鼓!顧名思義,就是用瓷器做的腰鼓,非常有特色。」

    萬強開始介紹道:「這個花瓷腰鼓全稱為唐代魯山窯花瓷腰鼓,腰鼓廣口,纖腰,鼓身凸起弦紋七道。通體以花釉為飾,在漆黑勻淨的釉面上,潑灑出塊塊藍白色斑點,宛如黑色閃緞上的彩飾,優美典雅。」

    「腰鼓是由西域傳入中原,歷經兩晉、南北朝、隋唐,不僅被吸收進唐樂,且又以陶瓷燒制鼓腔,別具特色。河、南省的禹縣、郟縣、魯山窯等在唐代均產花釉瓷,而以魯山窯腰鼓最為有名。」

    「70年代,故宮博物院與河、南省博物館的文物工作人員根據唐代人南卓《羯鼓錄》中有關「不是青州石末,即魯山花瓷」的記載,再次調查魯山窯址,發現了黑釉斑點腰鼓殘片,其特徵與傳世腰鼓完全一致。從而證實了這件黑釉花瓷腰鼓確係河、南省魯山窯製品。」

    「此鼓造型碩大規整,線條柔和,紋飾奔放,通體漆黑明亮的黑釉與變幻多姿的月白色釉相襯托,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,如雲霞縹緲,似水墨渾融,裝飾效果極強,是唐代瓷器的傳世精品。」

    萬強基礎知識紮實,在裡面工作了五年,對裡面的各種文物,可以說如數家珍,倒是說得很流暢,大家聽得也很投入。

    然而,就在他們聽得投入的時候,突然一個不和諧的聲音響起。

    「好啊,終於讓我找到你們了。」

    聽到這熟悉的聲音,萬強猛然抬頭一看,發現正是古天龍和他的女朋友梁琪琪,旁邊就是他的手下。

    「天龍,好巧。」

    萬強笑道。

    他隱隱感覺到不太對勁。

    因為此刻,古天龍的眼神,充滿了仇意。

    【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,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】</br></br>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